諾那.華藏精舍
x
SKYXY客服
x
達摩祖師「二入四行觀」(下) | skyxy
快速建站
︿
TOP
首頁 > 感恩的心.廣植福田 > 文章內容
達摩祖師「二入四行觀」(下)
8/10/2017 7:37:26 AM
瀏覽數:1527
Cogito Ergo Sum
  第三、所謂「無所求行」:世人不明白世界不實的真相,長劫迷惑,因此處處貪求並執著虛幻的現象,這就叫做「有所求」。有智慧者覺悟到一切萬有乃是因緣和合,諸相如幻,了不可得,故依真理而行,與一般人處處「有所求」的心態完全相反,時時將心安住於無為本然;形體雖然如常人隨著世間因緣而運轉,但因了知一切現象體性本空,所以無所願求及樂著。內心深知世間的功德與黑暗,常常是相互追隨的,長久居於三界,就像在已經著火的房子當中,只要有身都要受苦,有誰能在三界火宅中得到安樂呢?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,因此放下、捨棄對有相六塵的一切攀緣、執著,也歇止了心中的妄想與願求。佛經上說:只要心中有所願求,就會生起苦惱;若心中無願無求,即能安樂。如是即可清楚明白,「心無所求」是在佛法行持上的真實功夫。因此,這樣的行持就叫做「無所求行」。
 
  第四、「稱法行」的涵義是:自性本來清淨之理,稱之為「法」。本淨之性是一切相皆空,無可染污、無可住著、無自無他的。經典上說:本淨之性無我,這是因為遠離我相垢染的緣故;本淨之性無眾生,這是因為遠離眾生相垢染的緣故。有智慧者如果能夠確信並瞭解自性本淨的法理,就應當依法而行持。自性既無我相,自然就不會慳吝,身命、財物都可以捨棄,用以布施,心中不會感到吝惜難捨。因為在布施時,心中已無能施之我、所施之物及所施的對象而獲解脫,不再依賴或執著於有相。雖然布施可以攝受、化導眾生,但是布施時心不取相,乃是為了去除自心在相上的執著與垢染。這樣稱法布施,既可修持自心,又能利益有情,也能夠莊嚴覺悟的大道。布施度既如此稱法而行,其它的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五度也是如此離相而行,是為去除自心的妄想而修行六度。因此雖行六度,依於自性本淨之理,而行無相行,這就叫做「稱法行」。
  達摩祖師的「二入四行」,初從理入,藉由經教明示佛法的宗旨,體悟真如佛性,安住不動心;而行入所包括的報冤行、隨緣行、無所求行、稱法行,則是在日常生活與行住坐臥中,對境驗心。在事用上透理,以達理事不二。其中報冤行、隨緣行不僅消除過去宿業,更不為現在的苦樂所動;無所求行離諸貪著,則放下了對未來心的希求。如此不為過、現、未三心所繫縛,方能出生死流、入解脫門,是為「前念不生」;同時心不取相,稱法性而起六度萬行,是為「後念不滅」,廣利有情。
 
  《金剛經》中,佛陀開示: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又云:「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」無相、無念、無住而自覺覺他、六度萬行,達摩祖師的「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」實為殊勝成佛法門。
 
  ※欲讀原文,請至本精舍各地分舍、助念團請閱「金剛贈經會印贈經軌之56《達摩四行觀、破相論、血脈論、悟性論.最上乘論.黃檗傳心法要合刊》」一書。


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留言給作者
不公開此留言     登入即可留言
讀者留言
載入更多留言
文章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