諾那.華藏精舍
x
SKYXY客服
x
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(十) | skyxy
快速建站
︿
TOP
首頁 > 感恩的心.廣植福田 > 文章內容
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(十)
7/31/2019 11:07:45 AM
瀏覽數:1022
Cogito Ergo Sum
  俗話說︰「花無百日紅,人無千日好。」花無法天天豔麗芬芳,人也不可能日日春風得意,諸凡順遂。因此,世間的賢劣好壞也是無常的
 
  就世間法來說,即便是擁有富貴榮華、能言善辯、見聞廣博、眾所信敬、機智勇健的人,在宿世福報耗盡之後,也將陷入日暮途窮的危機。這時,運數不濟,神思迷亂顛倒,難分是非善惡;所行種種,皆負心違願;受人冷嘲熱諷、欺凌輕賤,而無力抵抗;內心失意沮喪,焦灼惶恐。不但沒有人雪中送炭,甚至還落得「牆倒眾人推,破鼓萬人捶」的窘境。過去有的那些少量的福德,似乎零落淨盡——不論人格尊嚴、身分地位,或者人際關係、事業前程,乃至身心健康,都已經蕩然無存。《諸經要集》云︰「年盛力壯,華色煒曄;福盡罪至,無常百變。」由此可知,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」,世間不可保信,際遇吉凶難料。與此相反,也有很多人過去才智不足、鼠目寸光,每每被人貶抑為奸險狡詐、妄言荒誕之徒;在他們獲得了受用與財富之後,反而為大眾所信重,乃至被視作雄韜偉略、才德特出之士。如是一改過去粗鄙淺薄的形象而成為優秀超群之人,這種由劣變賢的情況也數見不鮮。
 
  《諸法集要經》云︰「諸有為色相,悉虛假無常;眾生著妄心,不樂依正法。就出世間法而言,若修持佛法仍難離世間八風,未能將正法納入心續,實際應用於生活,那麼也會經常出現由賢變劣的現象。例如︰許多人前半生講究實修實證,對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性見很有體會,但到老了反而去研究佛學哲理,積累堆疊知識,甚至還追求世間的學問。也有些人年輕時恬淡無為,對五欲享受棄若敝屣,老來卻貪慕財勢,錙銖必較。另外,也不乏有早年持戒嚴謹,能為眾人說法的法師,後來卻還俗成家,兒女成行;或者為了餬口而成為屠夫獵人,乃至偷拐搶騙,無所不至。由此可發現,若自身沒有實際的證德,一旦因緣突變,就易受外境所惑,而無法維持正念。但是,佛法乃淨化自心的內明之道,並非用以指責他人。古人云︰「人誰無過?當容其改。」我們應意識到自己由賢變劣的潛在危機,時時提醒自己對境不染;決不要觀他過失,一味苛求於人。又有些人上半生誤入歧途,貪瞋癡慢、殺盜淫妄,無惡不作;下半生頓悟前非,洗心革面,經修持佛法而得成就。又有人雖然未得成就,但在臨終之時歸命三寶,正念不失,因而往生淨土或得增上生。這種由劣轉賢的事例,不一而足。因此,現前因緣成熟而顯現的好壞賢劣皆屬無常,沒有任何穩當、牢靠之處,如《大智度論》云︰「一切諸行如幻,欺誑小兒,屬因緣,不自在,不久住。何況人心莫測,業緣倏來忽往;一時的福報、才智、品行、心緒、境遇等,都是起伏更迭,無法恆常不變。
  不過,有些人偶然生起少分出離心及求解脫的心,僅僅矯揉造作、煞有介事般地修了一點相似法,世間人便認為他賢良方正,對於佛法頗有造詣。甚至後來又出現了施主及弟子隨侍在旁、恭敬供養,此時他們並未向內審視自己的相續,反倒認為自己確實已經「超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」了;內心被驕慢高傲所迷,漸漸得意忘形、急躁輕狂而失去穩重,乃至非理作意地認為「我什麼都可以做了」,與過去判若兩人。這正是一個人遇境盲目,無始煩惱、習氣現前,最後著魔而徹底墮落的過程。我們當引以為鑒,了知在尚未斷除我執大魔、生起無我空慧而證得聖位以前,具縛凡夫的賢劣隨時都會遇緣而變,絲毫沒有常性,無法保證不變壞。因此,尤須隨時隨地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,不受塵境所牽,注意當下所造的業。在日常生活中,應當實際修心︰不忘念死無常,了知世間法不可倚恃;謙沖自牧,知慚有愧,常思己過,常處下位;對輪迴生起深切的厭離心,決定斷除所有貪愛,唯一希求此生或來世獲得解脫;身語意三門調和柔順、寂然清淨,護持正知正念,謹言慎行不放逸;觀修「一切有為皆非常性,一切有漏皆是苦性」(出《俱舍論》),經常思維三界有情受五濁、八苦所迫,猶處火宅,不能安居。對流轉生死之無義徹底生起傷悲之心,不再拖延修行而趣入正法。
 
  密勒日巴尊者開示︰「無人山中崖洞居,斷除憂惱如佛陀;上師三世一切佛,心中禮拜常不疏。既然在實證本性之前,賢劣好壞皆屬相對無常,那麼除了看破輪迴以防向下流轉之外,還須誓心永遠不離三世諸佛之總集——上師。無論身處順境或逆境,應恆時祈禱上師三寶,虔信並實修上師所傳之教法,憶念且遵行上師開示之教言,以向上還滅而與自性上師相應,究竟如《華嚴經》所示︰「心、佛、眾生,三無差别;實相現前,如如不動。當把握佛法修持的根柢——信心與出離心
  假使不是這樣,那麼由於這忽然而起的分別念是無常的緣故,因此不能預期自心將來會變成如何。出離心不夠徹底,就會受妄想煩惱所動;對上師的信心不夠堅定,就無法一心依止正法。如果當下這一念心的緣起沒有確實掌控,一旦遇境就容易退轉,落入非法。如往昔有位比丘,最初與親友結怨,後來決心進入佛門修行;經過努力,獲得了一定的境界,風心自在而能於虛空中飛行。某日,該比丘在施食時,來了許多鴿子,他心想︰「如果我有一支這麼龐大的軍隊,就能征服那些怨敵了!」因為當時一念之差,又未依正法將惡念轉化,驅使他後來還俗,結果成為了軍隊的首領。從這則公案就可得知︰人心總在賢劣之間不斷擺盪,往往難以自知自覺。八識田中的隨眠種子很容易就受外境刺激而起現行,隨即引發一連串效應,使煩惱排山倒海而來。因此,必須時時密護於根門,依正知而住,如《瑜伽師地論》云︰「云何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,能善防護?謂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不取其相,不取隨好;終不依彼,發生諸惡不善尋思,令心流漏。若彼有時忘失念故,或由煩惱極熾盛故,雖離取相及取隨好,而復發生惡不善法,令心流漏,便修律儀。由是二相故,能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,能善防護。
 
  如今,雖然暫時有具德上師的攝受與賢善道友作為修行上的助緣,讓我們稍微體會到了一點修持佛法的滋味,窺見了些許智慧的光明,但因凡夫心思流蕩猶如猿馬,非常不可靠,故須把握當前成辦解脫的良機,誓願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勤修正法,精進不怠,如《六祖壇經》云︰「於一切時,念念自淨其心,自修自行。」切莫空過一生。對於世出世間賢劣現象的無常,以及分別念易變的本質,我們一定要仔細觀察,反覆思維。
  經過前面層層的分析、歸納,對於無常的各種喻例及義理,如生際必死、積際必盡、聚際必散、高際必墮、親怨無常、苦樂無常、分別念無常等等,具體觀察並深深思維之後,還必須對「諸行無常」的法印修深忍信,由衷發起定解——上達三有之頂,下至無間地獄,毫無恆常堅固可言,唯是變異、消長的本性。當識破有為法的本質,則能觸類旁通,如《大乘入楞伽經》云︰「世間如幻夢,因緣皆無性。常作如是觀,分別永不起。」同時,棄捨世間無益之追逐,全然轉心向法,如《諸法集要經》云︰「若於強健時,淨惠心明了,樂求於正法,此為具智者。一切樂有盡,一切愛有離,一切命有終,未死當修學。死怖極險惡,唯法能捄拔,是故常愛樂,得生安隱處。」 
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留言給作者
不公開此留言     登入即可留言
讀者留言
載入更多留言
文章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