諾那.華藏精舍
x
SKYXY客服
x
從《優婆塞戒經》簡釋業果 | skyxy
快速建站
︿
TOP
首頁 > 建立智慧幢 > 文章內容
從《優婆塞戒經》簡釋業果
2/27/2017 6:26:47 AM
瀏覽數:755
Cogito Ergo Sum
《優婆塞戒經》云︰「善男子!一切眾生皆有『雜心』,雜心因緣有『雜煩惱』,雜煩惱故『造作雜業』,雜業因緣受於『雜有』,雜有因緣受於『雜身』。
 
又云︰「善男子!一切眾生得雜身已,見於『雜色』;見雜色已,生『惡思惟』,是惡思惟名為『無明』;無明因緣,生於『求心』,名之為『愛』;因愛所作,名之為『業』;是業因緣,獲得『果報』。」

 
【簡釋】
 
所謂「雜」,即是當自性在纏時,自己的生命處於一種受到煩惱——善業、惡業、無記業(非善非惡,無可記別)相互混雜,所毒化的複雜癡闇狀態。所謂「無明」,即是「不明業果事理」,亦即以此闇鈍生滅之凡夫心,無能照了諸法事理之明,從而造作雜業流轉三界六道,無始至今而成為生死的根本。
 
又因有妄想、顛倒、分別、執著之雜染心,與無明相應,起「惡思惟」,從「我見」生起「求心」,名之為「愛」;因愛所作之業,即六道生死輪迴之業,所得果亦是六道生死輪迴之果。
《優婆塞戒經》云︰「有智之人,能破析之︰因內煩惱、外有因緣,則能繫縛;修十善已,則能解之。是故如來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分別演說十善之法︰因十善故,世間則有善行惡行、善友惡友乃至解脫,是故眾生應當至心分別體解『十善之道』。」
 
【簡釋】
 
一般世人做任何事,首先都必須知道「該如何去做」,學佛修持也是如是。初入佛門,皈依上師三寶,首先要檢視自己皈依的「發心」(意樂),也就是皈依的「動機」是甚麼?是「為利眾生願成佛」的菩提心呢?還是為「一己之私」的凡夫下劣心?皈依之後,修持的目標與宗旨是甚麼?應「一絲不苟」地檢視自己,是否以「真誠心」、「清淨心」、「菩提心」來學佛?《楞嚴經》云︰「因地不真,果遭迂曲。」若初學佛時,就對這些重點粗粗略過,日後想要再「調整」,恐怕就非常非常困難了;因為隨著日積月累的雜染薰習——「修法不修心,學法不學佛」,捨本逐末,一切都變成了一種被繫縛的「習慣」,欲「蒸砂成飯」,如何可得?因此,在皈依入門的一開始,就要仔細思惟自己學佛的「動機」。
 
〈七佛通偈〉云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學佛先須由從做個堂堂正正、規規矩矩的「好人」開始,亦即「去惡從善」、「嚴持淨戒」,方能至少保住人身,不致下墮惡趣。佛陀成道之後所說的種種經教,均不離十善戒法順理之內涵,即使是為文殊、普賢等法身大士開示的《華嚴經》亦係十善戒法等業果義理之廣演耳。學佛行人多有好高騖遠而輕十善戒法者,往往高談見地而不護細行,不知依十善戒法修持,進而「自淨其意」、「返妄歸真」,一旦福智資糧具足、萬德圓滿,即是「成佛」。故民初太虛大師云︰「仰止唯佛陀,完就在人格;人圓佛即成,是名真現實。」
 
何謂「十善」?天臺云:「十善有二種:一『止』,二『行』。止則『但止前惡,不惱於他』;行則『修行勝德,利樂一切』。」我們現前所得的「暇滿人身」,是無始以來持戒行善所得之果報,一定要珍惜自己的這一生,當下「提起正念,廣行十善」——不拖延、不懈怠,不給自己藉口,不自欺欺人;菩薩道上的勇士要敢於面對自我的過失,要如實地親證體性,並修行到底。因為,就算是上師或善知識已慈悲地為我們直指體性,但絕對不要幻想或認為已是修持的結束——這僅僅是開始罷了,不過初獲覺悟之初心而已。若不屢屢「念死無常」,生起決斷的「出離心」,忘我、堅固地踏實修持,淨罪集資,如何清淨生死迷亂之幻象,如何親證本來以弘教利生呢?如果自己對禪定已有相當的認識,但仍不能精進修法,心中仍會產生諸如「明天再修、後天再修」,甚至「過一段時間再修」的想法,這都表示自己的修學基礎並未扎實。
 
經云︰「『知』之一字,眾妙之門。」一位真正的學佛修行者,若不借助「善解思惟」以及「同行善友(同壇金剛同學)」提策砥礪的力量,恐怕不易親證本來;因此,修持過程中必須「起心動念」(淨念相繼,得三摩地)、「善護自他心」(無條件利他,利他而不著相)的原因就在於此。三藏十二部等顯密經教之「文字般若」,即可做為我們實際修持過程中的參考對照,唯有實修過程中一步步地「如理作意」、「如法造行」——嚴持身、口、意三業之「淨戒」,饒益十方一切有情,廣積福慧資糧,方能徹底轉化、斷除一切無明習氣,究竟與上師本尊三密相應,一體無二。若僅以高喊「體性本空」的口號來掩飾一切煩惱,可能今年一切空,明年也依舊一切空;不仔細踏實地觀察「業果緣起」之理,自身的見地、行持只能一直停留在原處,無始以來的垢執、習氣永遠難以拔除,怎能究竟「離苦得樂」?
 
明瞭此業果緣起之理,則「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」,自然根塵不偶、自心清淨,法界一切事理無不朗然照見、如實了知,即能不假造作,任運生起「無上菩提心」。學佛人若不明瞭觀察業果緣起之理,一味高攀空談戲論,則必墮外道及世間惡法之中。
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
留言給作者
不公開此留言     登入即可留言
讀者留言
載入更多留言
文章列表